图书介绍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型与创新【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郝东恒,谢军安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978750119492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58页
- 文件大小:90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可持续发展-发展战略-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型与创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人口可持续发展战略1
一、现阶段中国人口发展特征1
(一)人口惯性增长势头仍然强劲1
(二)人口结构蜕变3
(三)人口素质有所改善,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劳动力资源4
(四)流动人口创造了巨大财富4
二、中国人口发展亟待解决的新问题6
(一)人口安全问题6
(二)人口素质之忧9
(三)流动迁移人口问题10
(四)农村人口问题亟待解决12
(五)社会保障问题14
三、中国人口可持续发展对策16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科学决策能力16
(二)稳定生育率,维护国家人口安全17
(三)提高人口素质,实现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20
(四)加强对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22
(五)增强人口可持续发展的法制建设24
四、中国人口可持续发展趋势展望25
(一)我国“十二五”时期人口变化将呈现的新问题和新特点25
(二)中国人口可持续发展应向“人口均衡”战略转型26
参考文献27
第二章 中国生态环境安全战略29
一、公共安全的重要领域:生态环境安全29
(一)生态安全的内涵与特征29
(二)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因素与研究意义30
二、中国生态环境安全现状及对中国国家利益的挑战32
(一)中国生态环境安全现状32
(二)生态环境安全对中国国家利益的挑战36
三、中国生态环境安全战略的实施与展望40
(一)中国生态环境安全战略的兴起40
(二)中国生态环境安全战略的选择42
参考文献51
第三章 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53
一、迎接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53
(一)生态文明时代的环境文化53
(二)环境教育促进生态文明观的培养56
(三)环境伦理与生态文明59
二、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发展战略61
(一)我国的五大建设与五大文明建设战略61
(二)生态文明从环境教育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转变65
(三)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68
参考文献71
第四章 中国“两型社会”建设战略72
一、“两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含义与战略意义72
(一)“两型社会”的基本含义与本质72
(二)建设“两型社会”的战略意义74
二、当前我国“两型社会”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和艰巨任务77
(一)节约优先的方针落实不力,环保边缘化现象依然严重77
(二)法律法规不健全,标准不完善,可操作性差77
(三)制度供给不足或缺失78
(四)缺乏促进资源节约的环境经济政策和鼓励节约的长效机制78
(五)科技创新能力不足79
(六)管理体制不畅79
(七)全民节约意识不强,消费方式不合理80
(八)国际竞争的压力80
三、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80
(一)战略转变80
(二)发展目标81
(三)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重点是建立五大支撑结构体系81
四、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制度创新与政策建议84
(一)完善我国环境立法以促进“两型社会”的建立84
(二)建立健全由政府推动的“两型社会”建设的各项制度85
(三)借鉴国外经验,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87
(四)建立“两型社会”的市场拉动机制88
(五)建立“两型社会”的管理体系89
(六)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与再生能源89
(七)实行清洁生产90
(八)建立健全“两型社会”的公众、社会团体参与和监督制度91
参考文献91
第五章 中国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战略93
一、中国的土地规划落实刻不容缓93
(一)危险的中国土地资源现状与合理布局的土地规划93
(二)土地规划深刻影响耕地保护96
(三)中国耕地保护战略99
二、事关生存大计的中国粮食安全战略101
(一)中国的粮食安全不容乐观101
(二)人口、经济与社会对粮食安全战略影响深远104
三、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共存亡109
(一)耕地保护——中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步109
(二)中国粮食安全对世界安全意义重大110
(三)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息息相关113
参考文献116
第六章 中国生态环境休养生息战略117
一、生态环境休养生息理论117
(一)生态环境休养生息的本质特征是生态恢复117
(二)生态环境休养生息战略理念118
二、生态环境休养生息战略的国际动态119
(一)国外生态恢复研究现状119
(二)国内生态恢复研究的产生与发展121
三、生态环境休养生息战略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22
(一)生态环境整体功能有下降趋势122
(二)中国应加快落实生态环境休养生息战略124
四、采取有利手段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休养生息战略129
(一)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生态环境休养生息战略中129
(二)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休养生息战略中的各种关系130
参考文献131
第七章 中国农村环境保护战略132
一、当前我国农村主要存在的环境问题及成因分析132
(一)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含义及特点132
(二)我国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133
(三)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根源剖析135
二、农村环境保护的目标和任务140
(一)农村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140
(二)当前的主要任务142
三、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143
(一)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走生态农业之路143
(二)坚定不移地走城乡环保一体化道路,建立城乡统筹的和谐社会145
(三)法律、政策保障机制146
参考文献150
第八章 中国节能减排战略152
一、节能减排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152
(一)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重要性152
(二)节能减排的理念154
(三)节能减排的原则157
二、节能减排成效及其制约因素160
(一)“十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回顾160
(二)“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成效161
(三)节能减排的制约因素164
三、节能减排任重道远168
(一)节能减排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168
(二)形势不容乐观169
(三)中国节能减排对世界有重大意义170
四、构建我国节能减排新策略171
(一)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来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171
(二)完善有利于减排的价格、税收政策172
(三)借助法律手段推动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实现174
(四)实行严格的政府节能减排问责制176
(五)建立节能减排政府规制长效机制177
(六)完善绿色能源机制179
(七)提高公民节能意识180
五、中国“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战略展望180
(一)中国的节能减排形势趋向好转但任务更加繁重180
(二)中国“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战略的动态和趋势181
参考文献183
第九章 中国循环型社会发展战略184
一、循环型社会的理论与实践184
(一)循环型社会的内涵和特征184
(二)循环型社会的理论依据186
(三)循环型社会构建的实践发展188
二、中国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90
(一)我国建构循环型社会的客观基础190
(二)我国建构循环型社会的主观基础191
(三)我国建构循环型社会的国际背景193
三、建设循环型社会的政策与法律194
(一)循环型社会法的法律体系194
(二)循环型社会法律研究196
(三)循环型社会的政策制度支撑202
四、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新经济形态207
(一)循环经济与科学发展观207
(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210
五、循环型社会发展战略展望214
参考文献215
第十章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217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其意义217
二、国际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向与趋势218
三、我国节能减排形势与发展低碳经济动态221
(一)中国的能源问题与节能减排形势221
(二)中国的敏感反映与积极行动222
四、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与建议223
(一)发展低碳经济应该始终立足于国情,分步实施,有序推进223
(二)加快构建和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框架和社会行动体系223
(三)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224
(四)积极研发低碳技术,形成低碳技术体系224
(五)制定清晰的政策目标,依托和整合现有政策体系和手段推进低碳经济225
(六)充分发挥碳汇潜力,尽快实施碳信息披露项目,构建中国碳平衡交易平台226
(七)中国企业应积极参与制定低碳经济国际规则226
(八)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制保障机制,形成具有法效的低碳体制227
参考文献228
第十一章 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行动战略229
一、气候变化问题的战略意义229
(一)全球变暖的背景229
(二)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233
二、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和挑战236
(一)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236
(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挑战238
三、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作出的努力240
(一)中国政府高层领导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240
(二)完善应对气候变化机构的建设240
(三)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科技能力241
(四)进一步提高气候变化的公众意识241
(五)中国政府积极推进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国际合作242
(六)发展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242
(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43
(八)中国政府有关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法律制定243
(九)加大研发力度,科学应对气候变化244
四、中国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245
(一)控制温室气体排放246
(二)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247
(三)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248
(四)增强公众意识与管理水平248
五、中国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措施248
(一)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与政策研究248
(二)努力实现低碳发展249
(三)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加强国际合作250
(四)针对气候变化的国际策略251
(五)应对气候变化影响其他措施253
六、战略展望254
参考文献256
后记258
热门推荐
- 2045736.html
- 1786892.html
- 991973.html
- 215067.html
- 758874.html
- 1240896.html
- 243380.html
- 119344.html
- 2454963.html
- 37814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69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60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55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63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23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08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59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20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0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6635.html